close

先跟各位說聲抱歉,這陣子因為自己太喜歡體育用品,

把車子賣了,咬著牙投入了這一塊事業,想帶給大家一些有靈魂的東西,

所以沒有閒錢像之前一樣買這麼多鞋了 XDDD

沒有很多素材可以寫,這陣子會慢慢把他補回來的,

如果你看完我的文章,覺得我這個人除了花俏之外也很實在的話,

歡迎你來看看這個運動裝備品牌 Creator 造物者

10  

我這個人比較直接,習慣把結論放前面,避免堆砌一堆文字詞藻搭配鞋子外觀介紹花你半天的時間,

畢竟這些都比不上你自己去運動用品店看一看摸一摸來得實際,

想看官方新聞稿的,就點Adidas 官網去看看吧~

5 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目前已測試超過三次,每次兩小時的全場跑動,結論就是:

千萬不要只有試穿,會錯過一雙好鞋的!!!

 

1. 前腳掌非常貼地卻不會不舒適,大幅提升反應性

2. 鞋身輕量卻支撐性十足,腳踝填充與足杯包覆性佳

3. 腳跟 Boost Q彈中保有穩定性

好 趕時間的朋友可以先跳出了~

以下是圖文並茂時間

IMAG1052[1]  

試穿的時候,第一感覺是前腳掌好薄,也太貼地了吧!

這樣的鞋上場打球會不會很不舒適.....

想不到一穿上場,無論是PU地還是木板地,都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,

前腳掌的貼地讓反應性真的很好,

如果只有試穿覺得前腳掌很薄就放回架上,

你會錯過這雙很棒的實戰好鞋!

IMAG1061[1]  

Adidas Crazylight Boost 的配置是 前腳掌貼地 後腳跟 Boost 緩震轉換回70%的動能,

搭配上他無敵輕的整體設計和十足的包覆性,實際的感受就是

"人鞋合一" 真的不誇張!

鞋面的 SprintWeb 讓鞋面的支撐性大大提升,後跟的足杯跟填充讓鞋帶綁緊時,

是能牢牢抓住你的腳的,能同時滿足輕量化與足夠的支撐性,是很棒的設計!

 

我自己目前還在服役的其他的球鞋中,有一雙也是前腳掌沒有特殊緩震效果,後腳跟有避震系統的:

Air Jordan 2012 Flight 也是選擇相同的配置,前面只有鞋墊後跟才有 zm,

利用前掌貼地提高即時反應的靈敏度,落地時後跟的避震系統吸收衝擊,

這兩雙鞋的科技不同但配置類似,都是我實戰的好幫手。

 

IMAG1072[1]  

再來大家好奇的,應該是 Boost 科技運用在籃球鞋上的表現了,

Boost 其實不是新的科技了,之前就逐漸運用在慢跑鞋與部分休閒鞋款,

我個人擁有的是第一代的 Energy Boost 慢跑鞋,

當時對他緩震後回饋,也就是俗稱的 Q彈腳感非常的心動,

實際操駕時卻發現一個不算小的問題:回彈方向性不穩,

我猜測是跟直接一體成形 Boost 有關,沒有一個外框架限制他回彈的方向,

這也是我這次測評時最在意的的一點:

"落地後是否會晃動?"

還好 結果是 不~會~

可能跟新科技 StableFrame 有關,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比較硬的材質的外框架,

去輔導落地時的方向與限制 Boost 回彈的方向性,

在這點上看來 這個新科技發揮得很不錯的~

 

最後簡單的總結一下:

1. 你打的位置是靈活的1-3號位,速度型的朋友,

2. 喜歡鞋子強調反應性,方便啟動變換方向的朋友,

3. 想感受 Boost 帶來的避震與回饋在籃球方面應用的朋友,

請不要錯過這雙實戰好鞋!

尺寸建議:鞋身雖然柔軟,但鞋型較為修長,一般腳型的朋友請選擇原尺寸,

腳板較寬厚的朋友可以考慮大半號著用。

小小番外篇,大家好奇的 Boost Q彈的程度到底是如何?

個人心得如下:zm>Boost>lunar>EVA

雖然拿氣墊來比有點不公平,但腳感就是如此摟~

以上 簡單報告完畢~

ps : 新鞋的抓地力與耐用程度都沒什麼好評論的,我無法對這兩項提出看法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Adidas Boost Crazylight
    全站熱搜

    葉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